金屬粉末1L密煉機優勢:
1.傳動軸承使用的是日本NSK純進口軸承。(直接到代理商拿貨非市面高仿品)
2.更有PLC程控式控制系統密煉機供廣大客戶選擇。
3.防漏粉方面我司自主研發,使用特殊耐磨環,具有耐磨自潤滑功能,并具備有強力壓迫自動補償能力。
4.低壓電器采用,陽明,士林,天得,日本歐姆龍,(直接從廠家或代理商拿貨非市面高仿品)
5.機架使用優質槽鋼和方鋼加工而成,剛性好,扛共振能力強。
6.溫控元件:進口溫控感應器,感溫靈敏,精度高,實際溫度更接近您的理想溫度。(直接到代理商拿貨非市面高仿品)
7.本機部分零部件是我司自己生產,質量經過我司內部質檢人員嚴格控制確保密煉機的質量。
金屬粉末1L密煉機參數:
主電機功率:5HP(臺灣東元電機)
減速機:SP游星式減速機(臺灣機誠)
倒料:1HP帶剎車電機傳動平穩(臺灣誠邦)
強力加壓裝置:臺灣亞德客氣缸
重量:0.8噸
金屬粉末1L密煉機應用于金屬粉末成型技術
金屬注射成形最早可溯源于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陶瓷火花塞的粉末注射成形制備,隨后的幾十年間粉末注射成形主要集中于陶瓷注射成形。直到1979年,由Wiech等人組建Parmatech公司的金屬注射成形產品獲得兩項大獎,以及當時Wiech和Rivers先后獲得專利,粉末注射成形才開始轉向以金屬注射成形為主導。
過去由于缺少合適的粉末及原料價格太高、知識平臺不完善、技術不成熟、人們了解和市場接受時間不長、生產(包括模具制造)周期太長、投資不夠等原因,其發展和應用較為緩慢。
為解決MIM技術的難點,促進MIM技術實用化, 80年代中期美國制定了一個高級粉末工計劃,研究內容涵括了與注射成形有關的18個課題。隨后日本、德國等也積極開展MIM的開發研究。
1980年Wiech組建了Witec公司,1982年Brunswick公司進入MIM行業,并收購了Witec公司,其后又逐步注冊了Omark工業、Remington軍品、Rocky牙科等子公司。1986年,日本Nippon Seison公司引進了Wiech工藝。1990年以色列Metalor2000公司從Parmatech公司引進了Wiech工藝技術,建立了MIM生產線。
隨著MIM研究的 不斷深入以及新型粘結劑的開發、制粉技術和脫脂工藝的不斷進步, 到90年代初已實現產業化。經過20多年的努力,目前MIM 已成為國際粉末冶金 領域發展迅速、最有前途的一種新型近凈成形技術,被譽為“國際最熱門的金屬零部件成形技術”之一
金屬粉末成型工藝流程
產品技術交流→產品設計→模具設計→模具制造
金屬、陶瓷粉末、粘接劑→混煉→注射成形→脫除粘接劑→燒結→深加工(根據需要)→檢驗→成品